close


「棒球記者聯誼會」於去年底邀請台灣體院林華韋教授(2001年世界盃中華隊執行教練、現富邦公牛隊總教練、棒協選訓小組召集人)就台灣棒球展現的現有問題和未來發展看法及座談,茲節錄於下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職棒雜誌林三豐:根據今天蘋果日報上寫的,用木棒之後,為了求勝高中生改變了原始的打法,投手不願意用最大能力投球,知道對方木棒技巧不好,只要求準…

林華韋:這是進化問題,逐漸可以解決。如果反過來講,是投手控球方面的進步,但這種球速和控球,以後一定撐不住,打者慢習慣了,高中如果習慣130~135公里,就投得準沒有用啊,如果憨憨沒有配球,壓不住了就會再要求速度和力量,所以不需要擔心,這是個暫時性的問題,會慢慢再進步啦。

專欄作家瘦菊子:各校高中啦,對經費的態度,像美和的現象。

林華韋:我認為組一個球隊一定要花一些錢,看你要組什麼樣的球隊,如果像要組球員住校供應膳食,當然要多一點花費。以美和中學為例,他們寧可多花錢招生學科優秀學生來就讀,卻不願花一些錢招生運動資優生來栽培。就我們所知美和中學有足夠財力來支持球隊,但他們不願意多花錢支持棒球,基本上這種球隊可以維持,就是招收美和鄰近的高中生,練完球就回家,像南英用花什麼錢?最原始的球隊本來就應該這樣發展,南英的球員95%以都是都是台南市的小孩,頂多幾個高雄市的,上完課練完球就是回家,學校要負擔的就是器材和出外比賽經費,這部分可尋求一些幫忙。
我很喜歡舉東石高中例子,他們想了一個好方法,連學校老師拿錢都想到了,老師如果願意的話,每個月從薪水袋直接扣500塊到專戶,每個月扣500沒有感覺,但是到你手上再交500塊就有感覺了,他就利用一些方法來解決經費問題,500塊500塊這樣,一年也抽就30、40萬了,再善用地方資源、家長資源,地方中央政府的援助,中央方面因為學校多,可能會採重點對象的補助,不可能像以前組隊就補助,可能到參加全國大賽才看得到補助。
我認為球隊可以各種型態存在,不一定要競技為取向。以華興中學的例子,華興的校長認為說,華興的棒球若再以勝利為取向,球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,以這個為主要目標的學校太多了,華興再少掉沒有人會覺得怎樣,只有傳統感情的因素,大家感覺不好過而已,像我校友。
後來校友和校長談論球隊繼續存在的定位,有一個共識,也許以後比賽要求勝利,但不是主要目標,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,要吸收學科稍微好一點的棒球選手進來。但有些校友擔心說:「啊!球員大部分都不會讀冊,到哪裡去找這種球員?」這可能是大家的刻板印象,其實應該是有一些沒有機會上場的球員,他的學科成績在中等,招收這種球員到華興來唸書,可以為棒球界訓練出一些人才吧。
那以後,譬如說青棒以後每年招收10名,3年就30個。10名中9個名額一定要學測幾分以上,也許留一位技術好就進來,其餘9位學科學習正常的球員可以影響另一個較差的好球員。校長說,真往這樣走的話,他可以跟董事會說青少棒可以再回復。棒球發展可以想各種辦法嘛,我們都談到可以恢復青少棒,對教導小孩可以達到華興校訓「信望愛」,哈哈哈…所以我們說可以各種姿式存在,不一定只有競技。
那麼西苑有他存在的理由,現在這樣可以存在,球員接近100人,他們有熱忱有經費,沒有必要反對自然可以再組,等到他們沒有這樣條件自然會轉型,我想撐不下的青棒自然就會轉型,球隊的功能不是只有勝利。在這個階段,在金字塔頂端的當然是以勝利為目標。

蘋果日報姚瑞宸:替代役男由職棒代訓實施已經第一年過了,你覺得是好或不好,或有什麼要改進的?

林華韋:坦白講,不用我說明,大家都知道有做得很積極的也有不夠好的,對這個看法有很多角度可以切入。從成績來看好像是不成功的,體委會那天開會,秘書長也在,希望各隊能提出具體辦法,如何來訓練這批球員,成立二軍的具體計畫,比如一年可以吸收幾名球員進來,幾年後球員數可達到幾名,然後二軍成立,替代役球員完成階段性任務回到國訓。
一開始時我們不能期待二軍每個都是可造之材,美國小聯盟AAA 1隊、AA 1隊,1A可能有5、6隊的,加起來差不多200位球員,裡面可造之材不過20~30位,其他都是為了要訓練這20、30位,為了要讓他們有比賽,所以才加入的。ROKIE的球季只有3個月,如果不是要栽培的球員,3個月打完後就回去吃自己,明年要打工再來,想要栽培的繼續升上去有球季的上一級的球隊,像High A五個月,如果High A打完還有可以栽培的可以繼續升上去,再到亞歷桑納的教育聯盟去,差不多有6位吧,五個月打完其他沒有心栽培的,那回去,明年再來,就是這樣。
所以二軍有幾個功能,第一、栽培可用之兵嘛,第二,讓一軍球員下來療傷和調整狀況。二軍的功能有這些,所以有存在必要性,因為沒有比賽沒有辦法調整狀況,一軍如果退下來,跟誰練跟誰比賽啊?恢復之後如果還要再看的話,就看跟二軍練、比賽,如果差不多了,強度接近了,再拉上去。像大聯盟選手調整會掉在AAA嘛。

那天和秘書長參與討論的時候,就是希望他訂出,具體現階段訓練方案,球場、教練,如何比賽、規劃,成立二軍的步驟、計畫。

蘋果日報姚瑞宸:可以談談二軍成立之後對社會或業餘球隊的影響?還有社會球隊生存空間嗎?

林華韋:二軍成立之後,未來會怎麼變化現在還不曉得。我想現在棒球選手打職棒,比以前合庫、台電、中油全盛時期比較起來,工作是沒有更好啦,沒有辦法啦,這是一路走來。

我可以告訴大家,杜教練(合庫)現在是襄理,年薪是200萬,領到65歲,所以我認為現在球員去打職棒,生命周期短,待遇沒有高到可以規劃第2人生,是相當可以令人尊敬的工作,因為是相當的苦戰。

現在環境也變了,現在不如以前,現在甚至台電都比合庫要好,杜教練是從台電跳到合庫的。台電的身份證職業欄是「工」,在早期士大夫的觀念影響,寫個「工」,好像稍微粗魯的感覺啦,這是不應該,但在當時免不了,所以去合庫當個銀行員,那感覺好多了。現在台電雖然是工,但可以晉升為正式職員,可以沿路一直來喔,裡面內部訓練有一些檢定,比如說羅振榮,可以把整個電箱拆掉再組起來。現在台電的球員還是可以內部一直晉升上來,在大寮球場有兩排電線杆,那是訓練他們員工基礎體能,前幾年在招考最低階員工時,就有碩士學位去考,他認為有高學歷以後可以一路晉升。

合庫好早以前已改為全國統一考試,無法由內部考試晉級,但他從臨時顧員升到正式顧員,是內部考的啦,正式顧員升到助理員,是全國統一考試是青輔會辦的,這關考了十幾年,合庫至少斷了十年沒有人考過,後來第一個考過的是我的同學黃永祥,講得歹勢,林進發考了之後就不考了,許順益也不考了,黃永祥能考過是到補習班補了4年,那是20年前的事了吧,他現在可能升到領主,助理員升到辦事員,再升到領主,領主再升襄理,競爭非常激烈,全國合庫人員下去考,容不得你是棒球背景就有特別優特。這是棒球員近幾大概的就業狀況,進入職棒就不用講,大家曉得嘛。

我也利用在雅典時,和職棒的代表提議,薪資總額可以考慮不變,但結構要變,值得多給的要多給,不要給得像是領薪水似的,你如果給一個不值得栽培的球員,一個月5萬塊都太多了,你會害死他,他會就泡在這裡不肯走,明明就是打不上來啊,一直泡到30歲,退下來除了當基層教練沒有其他機會了,所以這部分你就不要客氣,一個你給他2萬5、3萬5都沒有關係,為什麼美國小聯盟、日本二軍都要有薪資限制,日本現在多少我不曉得,前幾年新進球員年薪最高是1200萬日圓,美國rookie是550美元、A是800到850,AA是1200起薪,打一年加200塊,再怎麼領也沒有國內職棒多,就是打不到大聯盟就沒有錢賺,他利用這種領550的球員,只能打3個月,如果你真想拚就拚嘛,拚不起來幾年後他自己離開,也許這3個月他來享受棒球的樂趣,他有找其他工作的準備。

如果條件不夠,無法打職棒的球員,你給他太高薪是害死他,這種球員給再高也不可能很高嘛,就是要給他過得苦哈哈的,你要拚就來不拚就是要給他有找工作的準備,把錢留給有真正值得打職棒的人。

比如說,前幾年黃欽智進那魯灣時領16萬嘛,我就聽到老球員講:「他憑什麼領16萬?我打了這麼久,成績這麼好才領20萬。」老球員也不爽啊,這是千真萬確,他以實際的條件比較做出發點的感受是這樣,所以我們薪資結構為什不稍做改變,陳致遠、恰恰該給多少就給多少,至於不應該給5萬的就給3萬,假如說連領3年都是3萬或是第4年降到2萬5,你會不會想說:「我看,嘜呀啦!」

薪資結構的改變是值得職棒球團來考慮的,這樣才能讓球員更有競爭性,職棒要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競爭。那天是在國訓中心A級教練講習,我說期待現在在國中打青少棒的球員,當他們打職棒時有月薪100萬月薪的球員出現,真是有這種條件可以給球員100萬月薪時,會吸引更多想打棒球的小孩去打,關於這個領域我的想法這樣,其他有關於教育本質的東西,要通盤考量。

我講這個時,統一領隊李榮哲參與棒球工作時間雖然不長,他說:「好像很有道理」我說:「是真有道理啦,不是好像。」其實我們有一些制度,美日韓是很好的參考,定出新人年薪限制一定有道理的,美國小聯盟都是制式合約,如果真有能力他可以要求直接簽大聯盟合約,剛講的2000年美國大學明星隊的三壘手,現在已是大聯盟球隊的主力球員,他就要求直接簽大聯盟合約。(待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manon 的頭像
    emanon

    獅子俱樂部

    eman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