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中華職棒的快速球,投向本壘板快呢?還是投向公廁的速度比較快?
這個問題,最近顯得很有趣。

不用調快投球機

全國棒球發展會議上,有個小笑話。
為了改善中華隊在札幌亞錦賽對150公里速球束手無策的弱點,有人建議各職棒球隊在春訓時,將投球機速度調到150公里。
世界盃執行教練楊賢銘說:「有什麼用,等到球季打開時,碰到的投手都是130幾的,還不是要調回來。」

中華職棒真的沒有150公里的速球投手嗎?有啊,勇壯就是其中一人,只不過他不能代表中華隊,己退休的郭李建夫也是,不過他在去年明顯球速和控球都有退步,蔡仲南上次投到150公里是2001年世界盃,當時還是業餘的王牌投手,柳裕展、高建三都曾投到148,但是好壞起伏大,李風華在明星賽、王勁力在總冠軍賽時都曾投出147,能投出145公里上下的有潘威倫、陽建福,手指扳扳,2003年球季出現的150公里速球,真的不到10顆。

奪標取向適得其反

為什麼會如此呢?
學生聯盟競賽組長莊林貴就從小到大培育球員的經驗,提出一些觀點。(莊老師曾率領北體青棒隊宋肇基、蔡仲南……等人奪得第1屆金龍旗冠軍)
莊老師說,台灣的棒球自從金龍少棒開始,就是奪標取向,和美日的休閒運動取向完全不同,小朋友們從小就展開職業化的訓練,玩起硬式棒球。

「我們東方人的骨架小,能承受的力量不能和西方人比較,像日本的小孩子,在高中以前都是玩軟式棒球,骨骼發育不發受到太大影響,而且軟式棒球的擊球點非常不容易掌握,只要沒準確擊中球心,球就打不遠,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球員每個人打擊技巧這麼好的原因。」

至於投手,他說:「我們的小朋友,在國中、國小階段,骨骼尚未發育好的階段就開始打硬式棒球,硬式的球重,小朋友為了催球速,就拚命用力的丟,一般中小學又沒有好的投手教練可以調整姿式,很多好球員高中時手臂就差不多廢了,就算沒廢,高中以後也很難投得出非常快的球速。」

今年澎湖講美少棒奪得冠軍,在大陸打亞洲賽鎩羽而歸,教練和部分棒壇人士、媒體記者認為是學生聯盟禁止小學生投變化球惹的禍,讓小國手們出國後不會打變化球。莊林貴不以為然,他認為三級棒球能不能得名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成棒在國際間的發展和職棒的水準:「小時候就玩硬式的,猛操變化球,要培養很多好投手真的不容易。」他指出,不管是硬式棒球或變化球,還是高中以後才開始接觸比較好。

符合莊林貴理念的案例不少,郭泰源、林岳平高中以前都是球隊中的主力游擊手,林岳平雖然從國小開始就有投球經驗,但畢竟上場局數不多,直到成棒才變成專職投手,至於古巴世界盃時冒出來的林恩宇,是到大二才開始練投,手臂健康得很。至於1997世界青少棒錦標賽的英雄鄭嘉明,上個月選訓對抗賽沒出場,原因是手臂開刀。

沒有競爭很難進步

投不出150,中華隊選訓小組有不同層面的看法。
林華韋說,那是因為台灣球員自我要求不夠,重量訓練做得不確實,為了讓台灣投手能建立正確的觀念,期望能迅速成長,選訓小組建議體委會從美國大聯盟延聘專業的重量訓練師,來教台灣球員如何做重量訓練。
這是在技術面,那麼心理面呢?

林華韋說,球員自我要求不夠,平常過於鬆散是業餘投手進入職棒球速減慢的重要原因。

筆者舉一個例子,許銘傑18歲時就能投出150公里以上的速球,1995年在日本曾擊敗古巴隊揚名立萬,同時以高中生身分入選倉敷亞錦賽中華代表隊。退伍後加盟台灣大聯盟金剛隊一年,球速和控球都明顯下坡。為什麼呢?採訪該路線的同業曾轉述他的話說:「投直球就會贏了啊!」在台灣大聯盟的那一年,許銘傑練球次數較以往減少許多,生活也較散漫。

這種例子,在中華職棒聯盟現役選手中不乏其人,天資條件好的人,不用怎麼練,隨便上場打打、投投就是排行榜前幾名,就算打得再好,碰到老闆「共體時艱」也都會沒勁,你要怎麼說服他精益求精好好練球。

共體時艱的時代慢慢要過去了,懂得自我要求的球員也一一浮現在觀眾面前,像林華韋在札幌時點名的陳致遠、彭政閔都是好例子,張泰山頻破紀錄,奪得年度MVP也說明了他是個認真的球員。

「二軍」是壟斷市場的幌子

但不是所有球員都是如此,也許他們很認真,但是松坂的速球證明他們的努力還不夠,他們進步速度不快甚至退步的原因,林華韋等人認為是沒有竸爭壓力,我講白一點,就是因為沒有二軍,沒有升降制度。

現在中華職棒要以替代役球員為班底組織二軍,動機上是很好的,但是秘書長李文彬所說,之所以要擬「10年條款」就是為了要把好選手留在國內,提升中華職棒水準,藉以剌激票房擴大市場,才能給球員更高的薪水,網羅更多的好球員。

這個邏輯在表面上是說得通的,甚至看起來是用心良苦,但是做起來卻並非如此。這點我在從日本返國後所寫《札幌亞錦賽後的拍案驚奇》就曾說過,「對職棒來說,代訓替代役球員是他們建立二軍制度的一個重要契機,更重要的是他們掌握未來兵源後,就可以強制而有效地掌握球員市場,有效的降低未來的人事薪資成本,至於一、二軍的培育和升降制度,可能不是這麼急迫。」很不幸地,全部一語成讖。

職棒聯盟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擬定完整有效的訓練二軍方案,替代役球員在協會盃結束報到後,各球團該由誰出來帶隊?如何訓練?如何比賽?完全付諸闕如,至少成立二軍專責部門,開始打二軍聯賽等構想,只因為要花錢已被否決。

「叛將條款」再度翻案失利的原因之一是「目前沒有二軍聯賽的打算,沒有需要增聘教練」,明年度二軍訓練方式,很可能是兄弟象隊所提出的「買一台小巴士,跟在一軍後面,北部比賽時就跟著一軍練球、餵球」至於比賽方式,則是季中辦一個盃賽,季後辦一個盃賽,不排除加賽業餘聯賽的可能性。

這樣的訓練效果,令很多業餘教練擔心不已,有名教練指出:「國訓隊在業餘聯賽一年有30~40場,自行和各隊交手的練習賽也有30幾場,一年至少打70場比賽,給職棒代訓後,可能還打不到一半。」也就是說,照目前的狀況替代役男讓職棒代訓之後,可能會愈訓愈糟糕。

球速不會比噴屎快

以往在業餘可以投到150的蔡仲南、余文彬、宋肇基……,球速都愈投愈慢,業餘菁英給中華職棒代訓前景堪虞,職棒尚不知要如何訓練這批未來菁英,還敢大言要業餘好手自秤斤兩,不要任意出國發展,目的很明顯,就是要綁人,要壟斷市場,要降低簽約金,替代役男如果百分之九十是中華職棒未來的兵源,未來簽約金250萬元就是對選手的最高肯定了。

體委會的好意可以體會,但做法真的是莫名奇妙,中華職棒連「二軍建制發展時程」、「二軍訓練計畫」都還沒有擬定,主委的桌上還沒有承包商的工程計畫書,合約還沒有簽,就已把台灣棒運的未來,雙手捧給中華職棒聯盟,如果有人說體委會是在利益輸送,兩造是官商鉤結,是不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。

中華職棒要提升比賽水準,搞出個「10年條款」,還沒看到150公里速球投手的影子,這記變化球就已掉到廁所引起「公糞」,體委會在主委說法轉向之後,應該趕快讓中華職棒幡然醒悟,不然很可能沾得全身都是屎,臭不可聞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an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