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沒有熱情了!」頒獎典禮上,《HIT職棒迷》總編陳正益大哥告訴我為什麼把雜誌收起來的原因。
《HIT職棒迷》創刊迄今兩年,可以算是國內少數有質感的運動類雜誌,才經營兩年就收攤,老實說,我不意外,但還是覺得很可惜。棒球圈又少了幾位辛勤耕耘的園丁,台灣棒球文化的深耕傳遞又要慢了許多。
雖然曾身為《職業棒球》雜誌的主編,但要我來品評《HIT職棒迷》的優劣,老實說不夠資格。不是對於雜誌市場或者棒球圈生態不夠了解,而是沒看幾本,無從品評,更重要的理由是,跟陳老大一樣,不再擁有熱情。
除了擔任《職業棒球》雜誌主編的那兩年,不曾因非工作因素,好好地看完任一期棒球類雜誌,不為什麼,只是覺得「無聊」,這類雜誌的傳遞內容大多是我熟稔的東西,不然就是一些零碎花絮或者數據推演,當記者十幾年來都泡在這裡面,怎麼還會有興趣在工作之餘拿起來「複習」一遍。
身為棒球文字工作者,嚴格來說不是球迷。從非球迷的角度出發,總覺得國內體育媒體,包括報紙、雜誌、電視、網路,格局和企圖心總是不夠大,眼光也不夠遠,報來報去總是些同樣題裁或角度的東西,對這個市場來說,是不斷地重覆消費和消耗,跟中華職棒一樣,想要把餅做大,總是停留在想的階段,具體的實踐上,卻沒有做法。所以,我不愛看職棒類雜誌,因為,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收穫。(如此觀點在兩年前《HIT職棒迷》創刊時就已和該刊主編許詠翔有過論戰,可閱拙著《職棒雜誌的熱戰(二)》和許主編不吝指教的《HIT職棒迷─關於職棒雜誌》)
職棒不興雜誌難繼
雖知從自己的角度來品評棒球類雜誌,是不公平的,然而,若干好友曾一度有意投入棒球雜誌市場,我還是勸阻了,我告訴他們:「不可能賺錢,還會賠得很慘。」
為什麼?話說回來,還是要怪中華職棒各球團老闆,他們一直不願意把職棒的餅做大,這個行業的市場規模、產能持續停留在「小本經營」階段,週邊產業無法因「火車頭」而興隆,其中包括棒球類雜誌。
中華職棒打滿16年,除了少數體育用品店和打擊練習場,沒有其他的相關產業,這些行業賺錢是一陣、一陣的,熱潮來襲時可以小撈一票,過了,隨時準備關門,跟6球團的票房、商品一樣都是看天吃飯。這也是為什麼中華職棒公司,不敢開發什麼商品、兄弟棒球隊的商品的成本較低、品質較差的原因,因為熱潮過了,過多的商品就要庫存,代表著一筆現金就被壓著,成本壓力極大,赤字隨之而生。
雜誌的現金入帳,主要有兩個來源,一是靠訂戶、零售雜誌的錢,也就是所謂的發行,其次是廣告收入。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一本菊八開100多頁彩色印刷的雜誌,每本印刷成本就要6、70元以上,更可怕的是上架成本,7-11等便利超商條件極苛,他們可以刮走每本雜誌6至8成的利潤,以全省3000家7-11來說,沒有鋪到1萬5000本以上,根本不合成本,每賣1本都是虧錢,加上其他通路和超商,每期雜誌印量在2萬5000本以上是合理數字,印刷、紙張、鋪貨上架加相關人事差旅費用,每一期支出都要破100萬,只靠發行很難賺得回來。
所以廣告就是雜誌賺錢或者平衡收支的主要寄託,然而如上所述,棒球相關行業寥寥無幾,有能力拿錢出來打廣告的更少,更不會寄望印量不多的雜誌,有多少宣傳效果,所以球類運動雜誌的廣告費向來偏低,每期每頁5萬元算是捧場價,1萬元是正常,用商品交換刊登也是常有的事。
由於週邊產業,有能力拿錢出來砸廣告的寥寥可數,就算有金額也不高,對棒球類雜誌來說,靠廣告賺現金是「阿婆仔生子──真拼」,也就是說,在職棒不再「小成本經營」、「看天吃飯」之前,相關雜誌想賺錢,應該是不可能的事。
為人作嫁反被人告
「我沒有辦法跟上面說,明年六月就會賺錢。」陳正益說:「我老實跟他們說,那就收起來吧。」身為一個老資格的出版人,他也無法對這個市場有太多的浪漫,何況有兩件事情令他心灰意冷──「職棒賭博案再發」和「職棒聯盟就商標權再度興訟」。
職棒賭博案再度爆發,的確重挫了我們這群為職棒耕耘多年的工作者,最不願意看到的醜事再度爆發,而且較諸8年前更為嚴重醜惡,甚至有經營者、黑白兩道涉入,已不再是我們大聲疲呼或者不怕死就可以解決的。然而環境為何會惡化到如此田地?
沒有企圖心、沒有責任感的球團老闆們難卸其責,於此,不必多說,今年球季若干荒唐的比賽、季後賽甚至明星賽的和「亞洲職棒大賽」的羞辱足以說明一切。
至於商標權的訟案,是聯盟秘書長(兼中華職棒公司總經理)李文彬對《HIT職棒迷》雜誌提出的告訴。他基於競爭對手的立場,對製作精美的《HIT職棒迷》在雜誌內贈送球員海報、引用球團商標難以忍受,進而提出侵犯肖像權、商標權官司,要求該雜誌提出賠償。
中職顢頇不見未來
陳正益在答辯何以侵權時說,在出版球員海報時,已徵得球員個人同意。
從法的角度來看,《HIT職棒迷》的侵權行為毫無疑義。所有媒體在未徵得球團同意之前,不得在商業用途上使用球員的肖像或球團LOGO,因為現有制式合約,早已限定球員無條件將肖像交予球團處理(這是對球員的另一種剝削)。
但為什麼《HIT職棒迷》要這樣作,陳正益回答法官:「就和今年中華職棒的精神標語一樣,『就是愛棒球』。」他說:「我不認為中華職棒已經到了可以收割的時候。」這個環境還需要很多的努力和付出。
我十分認同陳總編的說法,職棒需要宣傳、包裝,棒球文化的生根發芽更有賴期刊的深耕。如上所述,不論《HIT職棒迷》或者《職業棒球》雜誌都是賠老本在做這樣的事,《職業棒球》也就罷了,畢竟玩的是自家人的錢,對《HIT職棒迷》來說可就冤了,他們是自掏腰包幫中華職棒塑造未來。
這案子好不容易和解了,最近不知何故中華職棒再度興訟,你叫陳老總情何以堪,對如此顢頇的中華職棒,他要如何期待再造榮景,對於場場、人人可疑的比賽你要他如何再度燃起熱情,面對惡劣的經營環境,你要他如何在面對上層,告訴他們可以在短期內時轉虧為盈。
那麼中華職棒為什麼不告有類似行為的《蘋果日報》呢?很簡單,第一、他們不敢,得罪強勢媒體以後麻煩很多,何況還是狗仔之子的壹傳媒,難不成他們想三天兩頭在壹週刊、蘋果日報上看到球團老闆、球員被偷拍、爆料。第二、沒有必要,蘋果日報發行量大,每天至少兩個版在為中職做免費宣傳,雙方互利共生,當然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至於《HIT職棒迷》算他們衰,誰叫他們是軟柿子。
- Nov 18 Fri 2005 01:36
悼《Hit職棒迷》雜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