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職棒雜誌》服務時,由於事必恭親,承攬了太多業務,每天都要忙到三更半夜才回家。認真有餘,但搞不到兩年,身體、創意、情緒都直線下滑,工作效能一天不如一天,體重和腰圍倒是直線增加。

不到兩年,就離職了,然工作表現的最高峰,卻呈現在到職第一年的前半年。同樥的工作熱情/表現曲線,也呈現在「《蘋果日報》三年線」,開盤爆量拉出1年紅盤,創意、活力十足,第2年承接無力直線下滑,第3年起差點變成全額交割股。

顯然,我們的工作方式有些問題。本期《商業周刊》企劃「聰明工作36計」真像是顆「勁量鹼性電池」,只要執行得法,找對電極,應該可以讓你有力道、有拼頭,到四十歲還像一尾活龍。(下面5大工作原則,我大概只有第5項做得最好,你呢?)

★引用2006.5.24日出版《商業周刊》王仕埼著「埋頭若幹症候群正蔓延」

謹將此短文,轉獻給熱情無限、工作超級認真的中華職棒宣推部俊池、家梵、苑文、猴子和順。

埋頭苦幹症候群正蔓延
白領階級工時變長、事做不完

【文/王仕琦】

去年十月,美國《商業週刊》(Business Week)就以「你工作如此賣命的真正原因」(The Real Reasons You're Working So Hard)為封面故事,探討此一現象。不只美國,全球化的競爭,也迫使歐洲人拋棄較短工時的傳統。○四年,德國每週工時超過四十小時的人口,從四百七十萬人增加到五百三十萬人,法國勞工也有此趨勢。

在台灣,根據主計處民國九十四年公布的「社會發展趨勢調查」:二○.五%的人認為,自己總是或經常,無法完成每天預定想做的事情;一七.八%的人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;十五至四十四歲的人口中,三成以上自覺經常有時間壓力。

無效率的溝通是病原體
近四成經理人每週至少浪費半天

為何科技工具增加,時間卻不夠用?

麥肯錫一份針對全球七千八百位經理人的調查點出關鍵:無效率的溝通(包括語音、電郵和會議)。這份報告指出:有近四○%的經理人,每週必須花半天到一天在沒效率的溝通;二五%認為目前的溝通已超出他們所能管理的範圍。

針對此點,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資深合夥人布萊恩(Lowell Bryan)指出:「能夠處理更多複雜性的人才會是贏家。」換言之,馭繁為簡,避免自己被工作消耗殆盡,是白領階級拒當埋頭苦幹族的唯一心法。

運用五大聰明工作秘訣
學習馭繁為簡,有效管理產能

其中,「管理產能,而非工時」是重要的概念,人們必須減少低價值的互動頻率。以下是五個幫助你聰明工作的秘訣。

一、設定優先順序確立真正值得你花心力做的工作,想辦法外包其他不重要的工作。

二、預留時間:不管在專業還是家庭生活,都要預留時間給無法預見的事件和訊息,太緊湊的行程會造成壓力。此外,如果你不在工作與工作之間,預留時間,讓自己轉換心情,會把自己壓垮。

三、運用科技,過濾資訊:透過各種電子產品,你總是可以被找到。但在週末關機又不是個好選擇,可以用新科技來過濾你的電話和電子郵件。

四、將決策權下放:擴大中低階經理人可以做出的決策範圍,給自己思考事情的時間。加州智庫未來學院總監沙佛(Paul Saffo)就說:「獨處,在職場是奢侈的資源,有時你必須要遠離一些,相信沒有你,事情還是可以運作如常」。

五、補充創造力:跑馬拉松、學習如何煮菜、聽音樂等活動,可以提供休息和放鬆,讓你補充創造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manon 的頭像
    emanon

    獅子俱樂部

    eman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