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收到一個掛號郵包,那是楊東遠寄來的,裡面是他的碩士論文「運動新聞從業人員之專業素養:內涵、養成教育與資訊來」。

與東遠兄素昧平生,會認識他,因為他是個有心人。他判定No Name Baseball World的「黃金獵犬」就是我,希望我能以「從業人員」的角色,協助他填寫問券。個性一向雞婆的我,不但同意了還主動提出了一些修正看法,而且在5月間接受他的訪談。

興奮地將此論文與同事分享時,她草草地翻了一翻,換來的是嗤之以鼻的不屑,她說,這是眾人已知的問題沒有研究必要,現在年輕人論文品質日益低落。

我連世界新專都是勉強畢業,在學歷上掛得是「準學士」,這輩子還沒有上過大學、寫過論文,對於論文良窳的標準,我沒有什麼認知,更談不上批評。

但能夠參與東遠兄的論文研究,卻讓我覺得十分榮幸,因為他的研究題目和我的工作環境有密切的關係,裡面有些問題,也是我近年來關注的。

這篇論文有207頁,裡面有不少調查數據,茲將他列出對我及同樣受訪的好友訪談稿節錄下來,一方面讓自己爽,另方面也算是對我在38歲之齡,對工作的看法做個留存。


第一、二回合問券專家的開放式意見


姚:在專業知能面向的專業知識方面,「要對比賽有不同角度的獨到看法與評論」以及「要能提供比賽的深入分析」項目中的「比賽」兩個字應該修改,因為不是只有「比賽」這個層面,「比賽」就新聞層面來說,只是一個經平面、電子媒體現諸大眾眼前的一個秀,本身並不是個新聞。另外,在專業能力方面的「要具備重要新聞排序選擇的判斷能力」這個項目,所要問的應該是指新聞性與重要性,建議修改描述。


所謂專業,不應指為體育的專業,畢竟體育記者的本質是在跑新聞,所以新聞專業應在體育之上,在體育上,相關從業人員專業度高於記者,可以諮詢,記者切忌枉自尊大自比為專家,而記者的專業應在於自我角色(社會公器、守門人)的認知和執行,其餘相關體育知識、外文、電腦,只是執業時最好兼具的相關技巧,不見得必須是記者才具備。


在專業面向上,客觀是一種相對性的主觀,一種約定成俗的概念,個人認為世上沒有絕對客觀的事,事件一經陳述有切入角度和(潛)意識選擇,報導很難有完全公正客觀,僅能力求平衡和小心。


至於內幕要有挖掘能力,但有沒有報導的必要,要視此對社會大眾利益有無相關,若報社就發行利益做非關大眾利益之內幕報導,記者需視所處生態及個人能力斟酌。


運動是一種休閒,職業運動是一種秀,不必過於沈重,扯到意識(民族情緒)、政策,重要的愛之要付諸關注消費者的權益,如比賽精不精彩,如不精彩問題在哪?此外,運動員本身也是人,他們的情緒、故事才是值得關注的。


在內部自主面向,他認為對記者來說都是理想,但吃人的嘴軟,難。


在專業承諾面向裡的大眾服務方面來說,他認為不事事求於人,才能實踐理想,錢還是很重要的。


在資訊來源面向,他認為,新聞當然是去「跑」出來的,所以重要的資訊來源應是自行建立的廣沛人脈,如果靠網路跑新聞或寫稿,那麼請英文不錯的高中生便可,至於引用網路多方資訊,那是寫報告吧。坐在電腦前面的跑新聞方式,應該不太可能有什麼獨家。


在個人基本條件面向,他建議增加「要有正義感和永不放棄和永遠打不倒的毅力」這個項目。


我知道自己談到新聞這個命題很嚕嗦,但不知竟是如此不能自休。這些回答有些是在看到東遠兄的問券命題方式後,略覺不妥而回信,後段諸多回答應該是在「黑風寨」喝酒時,茫然和豪氣衝上腦門的酒言酒語,譬如講到內部自主時,我會回答「吃人的嘴軟」,應是東遠兄問我為何離開《職棒雜誌》而就《蘋果》,我不想再談當年的人事鬥爭,而將層面降低到「蘋果的薪水高,人往高處爬」,不然「吃人的嘴軟」的說法,不就和我回答挖掘內幕新聞的「視所處生態及個人能力斟酌」的原則相悖了嗎?不意東遠兄將我的笑話當真,真的是抱歉。


深度訪問逐字稿:


問題一:針對這次的德菲法三回合的問券結果,我們最後有一些刪除的項目,請針對幾個重要性高但未通過篩選標準的項目,談談您的看法。




要具備良好的外電編譯能力?(重要性3.4,四分位差0.625


台灣電視公司體育記者 簡政光:


有些平面媒體記者不要得要英文很好,因為他們分工比較細,例如有一些跑中華職棒的記者,他們也不太做別的新聞。還有,我自己的英文也不太好,但是做多了運動的外電,大部分也都看得懂了,看不懂的再查,而且電子媒體以畫面為主,有時候是看圖說故事,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的重要性就不是那麼高。




蘋果日報體育中心記者 姚瑞宸:


如果單單只是針對外電編譯來講,倒不如就請外文系畢業的學生來做就好了,外電編譯能力好,對於記者工作而言,只是加分作用,不是絕對必要的。




要受過大專以上的教育?(重要性3.94,四分位差1)


聯合晚報育樂組組長 王晶文:


學歷不是限制的必要選項,只要是頭腦夠靈活,對運動項目夠專業,加上文筆好,不一定要大專畢業才是好記者。




棒球作家瘦菊子:


依目前台灣新聞媒體和教育水準的差距甚深,我不認為受過新聞教育的,到媒體工作用得了在學院所學的,所以好記者不必然要受過大學以上教育。




台灣電視公司體育記者 簡政光:


有些人也不見得受過大專以上的教育,有的只是對於運動和他專業領域的熱情,就像(蔡)明里大哥念的是新埔工專,但他現在應該是國內球迷覺得很不錯的體育轉播人才,所以這是我對這個項目的看法。




蘋果日報體育中心記者 姚瑞宸:


學歷這個東西,從實務上來說,的確沒有因為學歷上的差別而在體育採訪上反應出很大的落差,我想那是因為,在實務上沒有做很大的要求。目前台灣的平面新聞版面,普遍素質淺薄,在如此工作要求上,我想並不需要太高學歷就可以滿足,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,記者不應只是打字機的觀念,但目前,打字這個行業仍然日正當中。(待續)

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an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